土壤水分變化事關生命安全
水災泛指洪水泛濫、暴雨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多對人類社會造成的災害而言。一般所指的水災,以洪澇災害為主。水災威脅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并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防治水災雖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證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業。但根除是困難的。至今世界上水災仍是一種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
水災分為“洪”和“澇”兩種
“洪”,指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發、河水泛濫、淹沒農田、毀壞農業設施等。“澇”,指雨水過多或過于集中或返漿水過多造成農田積水成災。
水災多發生在夏,雨多的時候。在高海拔的地帶,很少出現水災 .水災大多發生在低海拔的地區,如我國東南部。水災同樣可以分為人為水災和自然水災兩種。
聊齋志異--水災
在聊齋故事中,有一篇《水災》的文章,其原文如下:
康熙二十一年,山東旱,自春徂夏,赤地千里。六月十三日小雨,始種粟。十八日大雨后,乃種豆。一日,石門莊有老叟,暮見二羊斗山上,告村人曰:“大水至矣!”遂攜家播遷。村人共笑之。無何,雨暴注,平地水深數尺,居廬盡沒。一農人棄其兩兒,與妻扶老母奔避高阜。下視村中,匯為澤國,并不復念及兩兒。水落歸家。與村盡成墟墓,入己門,則一屋獨存,見兩兒尚并坐床頭,嬉笑無恙。咸嘆謂夫婦孝感所致。此六月二十二日事也。
康熙二十四年,平陽地震,人民死者十有七人。城郭盡墟;僅存一舍,則孝子某家也。茫茫大劫中,惟孝嗣無恙,誰謂天公無皂白耶?
洪水來臨前的準備措施
我國幅員遼闊,幾乎每年都有一些地方發生或大或小的水災。嚴重的水災通常發生在河谷、沿海地區及低洼地帶。暴雨時節,這些地方的人們就必須格外小心,以防洪水泛濫。那么,我們應該作些什么準備呢?
①在雨季要多收聽洪水警報,多了解水面可能上漲到的高度和可能影響的區域。
②發生洪水時,通常有充分的警戒時間。與暴雨之后的激流相比,洪水流動是比較緩慢的。面對可能的汛情,首先應在門檻外(如預料洪水會漲得很高,還應在底層窗檻外)壘起一道防水墻,最好的材料是沙袋,也就是用麻袋、塑料編織袋或米袋、面袋裝入沙石、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舊地毯、舊毛毯、舊棉絮等塞堵門窗的縫隙。
③洪水即將來臨時,要作必要的物資準備,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避險的成功率。準備一臺無線電收音機,隨時收聽、了解各種相關信息。
準備大量的飲用水,多備罐裝果汁和保質期長的食品,并捆扎密封,以防發霉變質。
準備保暖的衣物及治療感冒、痢疾、皮膚感染的藥品。
準備可以用作通信聯絡的物品,如手電筒、蠟燭、打火機等,準備顏色鮮艷的衣物及旗幟、哨子等,以防不測時當做信號。
汽車加滿油,保證隨時可以開動。
④洪水高發期,要儲備好飲用水、保暖衣物和燒火用具等,特別是偏僻山區,一定要做好自力自救的準備,收集繩子或床單等東西,以備不時之用。
⑤平時要學會自制簡易木筏的技能,用身邊任何入水可浮的東西,如床、木梁、箱子、圓木、衣柜等綁扎而成。